新聞

2025年5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光明學校 - 2025年5月
開啟快樂學習旅程 學生發揮多方才華
光明學校一直秉承「德、勤、博、美、新」的校訓精神,以學生為中心,盡力協助學生發揮各方面的才華,並養成良好的品格,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。邢毅校長相當重視學生的語言發展,相信英語學習不應局限於課室內,而是與環境緊緊扣連,將生動的學習融合於生活中。因此,學校致力在校內創造一個豐富的英語環境,通過多樣化的有趣活動,鼓勵學生自然地使用英語,使他們展現出對使用英語的自信和熱情。
培養閱讀習慣 奠定英語基礎
學校堅信閱讀是引領學生成長的重要養分,基於這一信念,學校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。校本英語課程旨在通過大量閱讀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英語基礎,通過讓學生接觸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讀物,幫助他們發掘閱讀樂趣。從小一到小六的學生每周都參加由外籍英語教師帶領的閱讀課。為了培養學生對閱讀的熱愛,學校介紹了Julia Donaldson, Andy Griffiths and Roald Dahl等著名作家的作品。老師藉着設計不同的學習活動,發展學生的閱讀、寫作、聽力和口説能力。
拓展詞彙量 豐富語言技能
拓展學生的詞彙量對語言發展至關重要。為此,學校為低年級學生創建了「KMS Vocabulary Bank」。 這一資源拓寬了他們的詞彙量,學生喜歡學習新單詞並在日常對話中使用,使他們在口語和寫作中使用新單詞時表現出更高的自信。
Puppets in the classroom 促進參與和創意學習
為了讓課堂更生動有趣,學校正嘗試創新的教學方式,引入Puppet為教學注入新活力!Puppet不僅是講故事的工具,還能帶來互動、好玩的對話,激發學生的想像力。在Puppet表演活動中,學生們練習劇本、表演故事,不僅提升了說英語的自信,更樂在其中,讓學習體驗變得更與別不同!
KMS Café 創造語言互動環境
今年,學校新增KMS Café,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的空間進行英語對話。在課間休息時,學生作為顧客購買飲料和爆米花,同時與KMS咖啡師和老師使用英語互動。這個富創意且有趣的環境鼓勵學生自然地運用英語,讓KMS Café 成為光明學生休憩的好地方。
廣播培養英語演說者 提供沉浸式語言接觸
學校會進行每日英語廣播,包括天氣預報和課間廣播,為學生提供更多聆聽和說英語的平台。此外,每週安排兩次的晨間新聞報導環節,學生會接受培訓成為記者,旨在培養校內優秀的英語演說者。邢校長分享道:「起初,學生會在說英語時感到緊張,但通過持續練習,他們逐漸變得更加自信。」
戲劇和木偶表演 提升自信、激發學習樂趣
作為學校的特色項目,年度英語戲劇表演展示了學生的才華。學校以戲劇為媒介,為學生提供學習英語、發展創造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機會。通過戲劇訓練和表演,學生在說英語時變得更加自信。老師觀察到學生在訓練後的自信心顯著提升,表現令人鼓舞!
在光明學校,充滿活力的木偶表演已成為年度亮點。學生、老師和家長共同為木偶表演努力。學校製作木偶、背景和道具,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,不僅在課堂外學習英語,還獲得展示創造力和溝通技能的機會。
通過將英語融入學生的日常體驗,學校創造了課堂之外真實的語言使用機會。通過引人入勝的活動和沉浸式接觸,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能力,還培養了他們對英語的終身熱愛。
探索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啟迪學生多元潛能
學校的長假期專題研習課程,以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」為主題,透過多元體驗活動,讓學生深入文化根源,同時融入具體的價值教育與生涯規劃,培養學生的責任感、堅毅精神及文化傳承的使命感,啟發他們在傳統與現代中探索未來方向。每學年學生都需在長假期間就一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報告,旨在善用學時,為學生創造能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態度的空間,從而令他們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。
今年,學校以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作為六級專題研習的主題,除了讓學生完成研習外,更特意為學生安排多個參觀及體驗活動,希望能深化學生在非遺主題的知識、技能和態度上的認知,亦擴闊學生的視野。課程發展主任謝巧玲老師表示︰「期望透過非遺主題,學生能深入理解和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和重要性,從而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,使他們能夠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具有現代特色的作品或項目;同時,透過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,讓他們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感到驕傲,日後能積極參與保護和傳承的工作。」
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創作 成為文化傳承者
透過專題研習,學生不僅獲得知識,更在實踐中培養自信與國民身份認同。他們學習運用資訊科技、運算能力及溝通技巧,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創作,展現無限創意。同時,課程融入價值教育與生涯規劃,引導學生珍視文化遺產,積極參與保護與傳承,成為有責任感的文化傳承者。
各級活動:
一年級走訪屏山文物徑,品嚐鄧氏宗祠內的盆菜,學生在導賞中學習尊重傳統飲食文化的價值,明白家族團聚的意義,並培養感恩之心。
二年級參觀榮華月餅廠,親手製作冰皮月餅,體驗師傅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,啟發學生對精益求精的追求,並思考食品行業的職業路向。
三年級在公和荳品廠參與豆腐製作,感受石磨技術背後的耐心與專注,培養堅毅品格,並透過與廠主對話,認識傳統行業的挑戰與機遇。
四年級聆聽校友中醫師講解涼茶文化,了解中醫師的專業精神與服務社群的價值,激發學生對醫療行業的興趣與責任感。
五年級考察大澳龍舟遊涌,訪問居民並製作鹹蛋,體會漁民互助互信的精神,培養團隊合作意識,並思考文化旅遊的職業可能。
六年級參與大坑舞火龍紮作工作坊,親手製作小火龍,感受紮作師傅數十年的執著與技藝傳承的責任,啟發學生對文化保育工作的熱情與使命。